經過一個月的捕撈,眼下即墨3萬畝春海參捕撈基本結束,海參即將進入夏眠期,一直到10月才能進行秋季捕撈。今年因海參病害少,養殖戶喜獲豐收,有的養殖戶一季收獲2萬多斤海參收入達到上百萬元。近幾年受外地海參沖擊,本地海參價格一直不高。
13日,在即墨鰲山衛街道辦事處向陽莊村,漁民苗山明正在自家院里晾曬干海參。“昨天晚上今年最后一網春海參剛剛捕撈上岸,現在隨著氣溫升高海水溫度上升,海參也逐漸進入了夏眠期。”苗山明說,今年,他一共養殖了近90畝的海參。從5月初開始氣溫回暖,今年春海參的捕撈也拉開了序幕,整個春海參收獲期一直持續一個月左右,往年一般到了5月底春海參基本就收獲完畢,但是今年氣候適宜海水升溫慢,所以今年春海參收獲期比往年延長10天左右。
苗山明介紹,今年海水溫度適宜海參病害少,春海參產量有所提高獲得豐收,他一共收獲了2萬多斤海參,按照平均每斤春海參50元的批發價格,今年一季春海參的收入就達到上百萬元。“為了保持養殖池海參循環生長,捕撈后我們就會往養殖池里投放海參苗。”苗山明說,每年3月初開始,經過冬眠的海參開始“蘇醒”生長,海參生長過程中一般以海底淤泥中的微生物為主,海參苗一般經過2年左右的生長期就可以收獲捕撈了。
苗山明說,現在隨著海水溫度升高,海參開始進入了夏眠期,在夏眠期海參一般不會進食所以海參腹空不飽實,養殖戶也就停止了捕撈。一直到了10月,等夏眠期過后經過4個月的休養生息,海參生長飽滿個頭較大,就進入到海參秋季捕撈期,到了11月份海水溫度降低秋海參捕撈結束,海參又進入到冬眠期。
據當地海參養殖戶介紹,捕撈的春海參一部分被商販收購外,還有一部分被直接加工成干海參。“加工干海參一般需要1到4個就能足斤的鮮海參,平均26斤鮮海參才能加工一斤干海參。”苗山明說,鮮海參捕撈上岸后,需要先去掉內腸然后放在沸騰的鍋里用大火煮半個小時左右。再將煮熟的海參撈出加鹽浸泡脫水1天,然后再拿到室外朝陽通風處晾曬4、5天,最后再平攤放到60度左右的火炕上烘烤3、4天時間,干海參就制作而成了。
苗山明說,現在一些海參加工戶為了提高效率在烘干過程中大多使用烘干機,而當地養殖戶還是采用火炕加熱烘干這種傳統古老的制作工藝,既保持了海參完整,也適宜于食用過程中的保存,同樣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海參的營養價值。據了解,加工一斤干海參成本大約在1500元。
據即墨市海洋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即墨海參養殖主要分布在鰲山灣和田橫海域,海參總養殖面積在3萬畝左右。“目前即墨春海參捕撈基本結束,海參也即將進入到夏眠期。”據介紹,因為去年冬天海參安全越冬、病害少所以今年海參產量有所提高。“現在鮮海參好的一斤在60元左右,稍差一些的一斤都跌破40元。”據了解,由于近年來受到外地海參沖擊市場過度飽和,海參價格近兩年一直處在低位徘徊。除此之外,在消費者飲食方面,海參也并不像魚蝦等海產品一樣被普通民眾所接受。